近年來,我市農業農村系統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積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農業生態功能持續增強,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良性互動格局初步形成。累計創建省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縣4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縣6個,全市綠色優質農產品比例達到60%以上。
一、治污染,著力優化農業生產環境
一是強化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開展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復,全面實行分類管控,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農產品協同檢測“對賬銷號”,2022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7.42%,高于當年目標值4.42個百分點。
二是推進化肥農藥污染治理。實施化肥農藥雙減增效工程,累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1000萬畝次,推廣商品有機肥60萬噸,開展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400萬畝次,減少化肥使用量8000噸、農藥使用量700噸。完善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置體系,建設縣級廢棄農藥包裝物收儲中心6個、回收點1156個;將廢舊農膜回收納入“五水共治”考核體系,廢舊農膜回收處置率達到90%以上。積極探索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系統示范點建設,到 2022年底,累計建成生態攔截溝渠65條、總投入資金3251萬元、總長度113千米,覆蓋農田面積5.3萬畝。
三是推動畜牧業綠色發展。開展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整治,對不符合規劃、不能實現生態達標的畜禽養殖場予以關停淘汰,累計關停畜禽養殖場(戶)7000余家。建設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體系,建成市級無害化處理廠1個、縣級無害化處理場4個、收集點170個,在全省率先實現病死動物統一收集、密閉轉運、集中處理,實現常態化運行,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率100%。啟動獸用抗菌藥減量化和飼料環保化試點,逐步減少獸用抗菌藥使用量,推廣使用微生物制劑、酶制劑等飼料添加劑和環保型飼料,確定試點場131家。
四是發展水產綠色健康養殖。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推廣大水面漁業、多層級生態養殖、稻漁綜合種養等技術,創建省級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2個。開展水產養殖尾水治理,規模以上養殖場尾水零直排率達到100%。
二、促增效,積極推動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一是深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編制寧波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和國家重點縣實施方案,積極推動秸稈科學還田,組織實施秸稈打捆收集、秸稈標準化收儲中心建設和全量化利用示范等項目建設,2022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7.28%,鄞州、奉化、余姚、慈溪等4區(市)列入國家秸稈全量化利用試點縣。
二是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依托產業,科學布點有機肥加工廠、沼液配送中心,建成專業化有機肥加工廠16家,全市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8%以上,新建沼氣服務站4個,市財政每年補助沼液異地配送14.5萬噸。強化產廢對接,將有機肥和沼液點對點配送到田間地頭,寧海縣83家養殖場生產的有機肥有效滿足當地3.4萬畝農田、5萬畝蔬菜園和5.6萬畝柑橘園的用肥需求。
三是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利用。堅持源頭分類、終端利用,全市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資源化利用率均達到100%。堅持有效利用與污染防控兩手抓,著力防止利用中的污染,參與建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村鎮生活垃圾高值化利用與二次污染控制技術裝備”項目,象山等2縣成為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
三、植綠色,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一是實施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創建工程。堅持外樹形象、內強基礎,多方向探索循環農業發展特色模式,創建省級美麗生態示范牧場25家,寧海縣東海岸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區的“三級交叉式循環農業體系”,被全國學術界譽為“寧海模式”(鄞州區藺草田免耕直播晚稻,榮獲省農業豐收二等獎;天勝“四不用”農場構建的“種養合理配置+污染綜合防控+生態產品增值”大中城市郊區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成功入選“2016年全國六大區域現代生態農業模式”),培育省級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21個,海曙區、慈溪市、鄞州區、寧海縣創建成為省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市(區)。
二是啟動農業領域碳達峰行動。編制專項行動方案,明確主要任務,力爭農業領域碳排放在2025年前達峰。加快高耗能、老舊農機報廢更新,累計淘汰變型拖拉機5240臺,淘汰率100%,提前一個月實現全市變型拖拉機清零的目標。推進高危漁船減船轉產,21艘帆張網船全部拆解,預計“十四五”期間全市減船1000艘以上,實現“病老”漁船清零。發展低碳生態漁業,累計增加海水貝藻養殖面積3000畝以上。
三是開展“肥藥兩制”改革綜合試點。強化試點整體推進,海曙、鎮海、慈溪和象山等4個區(縣、市)成功創建省“肥藥兩制”改革綜合試點縣。強化試點落實落細,明確改革試點省級農資店178家、示范主體1161個,化肥和農藥定額制使用示范方各15個。強化試點主體參與,化肥農藥實名制購買、定額制使用觀念逐漸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