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簡040
第21期
寧波市農業農村局 2024年7月29日
本期目錄
【要情聚焦】
●我市上半年生豬產業行情穩步向好
●我市行刑“雙聯動”提升農業執法“三力”
●寧波市戰略性蔬菜保供基地先導區投入試運行
●鄞州區農業保險“增品、提標、降本”撐起農業“保護傘”
●江北區強化監管筑牢涉海涉漁安全屏障
【標題簡訊】
▲我市破獲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流竄團伙案
▲寧海縣多渠道發力實現農民增收再上新臺階
【他山之石】
◆嵊泗縣凝聚“三鄉人”打造鄉村人才“聚能環”
◎要情聚焦
●我市上半年生豬產業行情穩步向好。二季度以來,生豬價格止跌回升,6月中旬漲至每公斤20元,商品豬銷售頭均獲利超過300元,生豬市場行情回暖。在這些利好因素驅動下,我市養殖戶壓欄豬集中出售,上半年,全市累計出欄生豬51.1萬頭,同比增長4.3%,能繁母豬存欄處于綠色區間。一是優化產能調控方案。為穩固生豬基礎生產力,防止產能大幅波動,我市發布《寧波市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把能繁母豬存欄正常保有量的綠色區間調整為92%-105%(比原來拉大3個百分點),到6月底,全市能繁母豬存欄量為6.54萬頭,穩定率為93.4%。二是加強生產調度指導。實施生產情況月調度和生豬價格周發布等制度,采取政策干預、加強調度等措施,全力保障生豬穩定供應。上半年,奉化區生豬出欄增速最大,同比增加78.5%;慈溪市生豬出欄數量最多,達到15.31萬頭。三是強化補貼政策保障。實施生豬大縣獎勵、引種補助和價格指數保險等穩產穩供政策,上半年累計下撥各類補助資金近7000萬元。鼓勵區(縣、市)出臺配套政策,如鎮海區發放出欄獎勵、引種補貼累加等資金;寧海縣積極落實貸款貼息、招商引資等政策,幫助經營困難的養殖戶逐步恢復生產。7月24日,生豬價格為每公斤20.5元,全市大型豬場生產趨穩,豬肉供應充足。
(市農機畜牧中心)
●我市行刑“雙聯動”提升農業執法“三力”。近年來,我市農業行政執法機構建立健全行刑銜接機制,以行刑“雙向聯動”提升涉農領域違法行為震懾效力,全力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兩個安全”,今年以來,全市共移送涉刑案件及線索10起。一是優化銜接效力。與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環境犯罪偵查支隊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白皮書”,規范涉刑案件通報移送程序、標準和要求,暢通從“行”到“刑”渠道,實現涉刑案件網上移送100%。海曙區多部門聯合制定《關于建立食藥環領域行刑銜接“1357”工作機制的意見》,推動刑事不予立案、檢察院不予起訴案件及時回轉,避免不刑不罰,推進“刑”“行”反向銜接。二是提升研判能力。與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簽訂農資打假領域協作“備忘錄”,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調查偵辦、證據固定、法律適用等問題,定期開展案情會商。春耕期間,市農業行政執法隊聯合公安機關部署打擊“甬優”系列稻種非法外流案,共查獲涉案種子18000余公斤,貨值金額90余萬元,涉案人員6人。三是凝聚執法合力。會同公安交警開展農機安全專項執法、拖拉機專項治理、家畜屠宰執法等行動,今年以來共檢查經營主體212家次,檢查拖拉機326臺(套),查處農機類、家畜屠宰類違法行為68起,查獲涉案肉品10.42噸。
(市農業行政執法隊)
●寧波市戰略性蔬菜保供基地先導區投入試運行。2024年3月起,寧波市戰略性蔬菜保供基地項目先導區已完成基礎建設并投入試運行。試運行4月以來,已產出優良品種生菜、菠菜、小番茄種苗40萬株,并投入種植,預計第一年育苗量達100萬株、年產量超500噸。一是科技創新實現高效節能管理。與中國、省市農科院及荷蘭瑞克斯旺等國內外知名科研所、育種企業合作,引育抗病、抗熱性強、口感品質高的蔬菜品種,融合應用沙培、輕簡化栽培等綠色生產技術;自主研發全國首創微太陽能溫室智能控制系統,實現園區內18座現代化連棟薄膜溫室節能、節水30%,冬季增溫5-10度;自主研發智慧農業大數據云平臺,節約人工成本90%以上。二是數智賦能提高種苗繁育效率。種苗繁育中心布設696個苗床進行葉菜育苗,采用種苗智能化立體物流運輸與管理系統,將播種機、移栽機、基質處理設備等集成串聯,節約整體人力成本70%以上。4月試運行以來,已產出生菜、菠菜、小番茄種苗40萬株,并全部投入基地種植。三是“平、急”兩用加強蔬菜穩產保供。為保障農產品動態供求需要,基地采取“平、急”兩用生產運營體系,“平”時以研究培育種苗、種植全季葉菜、適時栽培果菜為主;“急”時以速生葉菜類集約化育苗、種植生產為主,葉菜日供應量可達5-10噸、速生菜種苗一輪可繁育500萬株,通過冷鏈運輸向市場、學校配送,提升城市農產品基礎保供能力。
(奉化區農業農村局)
●鄞州區農業保險“增品、提標、降本”撐起農業“保護傘”。近年來,該區充分發揮財政金融協同作用,不斷增加農險品種及覆蓋面,扎實做好政策性農險推廣,提高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近日,該區成功簽訂全國首單農機庫房安責險,填補了我國農機庫房領域無專業安責險的空白。一是“與時俱進”增險種。緊密結合當前農業經營主體的實際需求,引導保險公司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建立多層次的農險產品體系,不斷提升涉農險種覆蓋面。今年新增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7個,總量達到117個。二是“提質增效”優服務。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打造多元化、多層次的“三農”保險銷售理賠服務平臺,為投保農戶提供簡便快捷、省時省心的服務體驗。全區現有從事農險的專職人員4名、農保專員11名,配備航拍無人機4架、現場影音記錄儀14臺,實現12個涉農鎮、街道全覆蓋。自政策性農業保險開辦以來,已累計向全區6.45萬戶(次)參保農戶支付了3.92億元賠償款,多年簡單賠付率94.6%。三是“政策加力”降成本。實施中央、市、區三級財政補貼農險保費政策,部分糧食種植險保費財政補貼高達90%,其他農險保費農戶承擔比例持續降低。截至6月底,已完成政策性農業保險區級資金預撥資金900萬元,承保戶數2435戶,保費2134.65萬元。
(鄞州區農業農村局)
●江北區強化監管筑牢涉海涉漁安全屏障。今年以來,江北區緊盯漁業安全生產重點領域,著力開展隱患排查、執法檢查、宣教引導,嚴守涉海涉漁安全防線。目前,全區69艘漁船均已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并嚴格執行動態點驗、值班瞭望等制度,安全形勢總體平穩。一是徹查徹改風險隱患。圍繞船舶關鍵性設備、船員配備等內容,開展漁業公司自查自糾+街道(鎮)清查建檔+區級排查督察,嚴格落實各級責任,確保隱患排查全覆蓋。建立“一船一檔”排查臺賬與整改銷號閉環清單,嚴防漁船“帶病”出港。1-6月,累計檢查漁船85艘次,發現隱患55處,整改率100%。二是切實強化執法檢查。區農業執法部門與海事部門建立甬江、姚江水域定期聯合執法機制,實現執法力量整合與信息共享。全力開展“春雷行動”“商漁共治”等專項行動,重拳打擊進出港無報告、職務船員缺配等違法違規行為,織密執法網絡。1-6月,累計開展各類執法行動49次,出動執法人員316人次,辦結案件4起,罰款1萬元。三是深入開展宣教引導。充分利用伏休窗口期,大力開展從業人員責任意識與安全素質提升培訓工作。切實加強船東船長“面對面”安全警示教育,積極組織商漁船長“互登互學”。指導各漁業公司舉辦船員安全管理培訓及消防、救生、防臺等應急演練。截至目前,未發生涉海涉漁安全生產事故。1-6月,累計發送安全警示短信1000余條,開展船員培訓4次,應急演練4次,參與人員超150人次。
(江北區農業農村局)
◎標題簡訊
▲我市破獲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流竄團伙案。近日,我市在余姚市小曹娥東直塘附近成功端掉一非法捕撈團伙,該團伙在長江出海口、錢塘江、杭州灣等區域進行流竄作案,近3年非法捕撈水產品涉案金額達200萬余元。本案查獲涉漁“三無”船筏6艘、運輸車6輛,繳獲漁獲物500公斤,抓獲犯罪嫌疑人13人,其中6人已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市海洋與漁業執法隊)
▲寧海縣多渠道發力實現農民增收再上新臺階。近年來,寧海縣不斷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精準施策增強農村競爭力,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2024年上半年,寧海縣農村居民收入為26761元,同比增長7.1%,增幅居全市第一。
(寧海縣農業農村局)
◎他山之石
◆嵊泗縣凝聚“三鄉人”打造鄉村人才“聚能環”。嵊泗縣堅持把現代新農人建設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按照“外引內培”原則,通過培育原鄉人、召喚歸鄉人、吸引新鄉人,不斷完善新農人建設工作機制,聚力打造鄉村人才“聚能環”,蓄勢賦能海島共富。一是培育原鄉人,守住家門口的“聚寶盆”。嵊泗縣堅持以產業發展為牽引,以科技特派、專家蹲點、面對面指導等形式開展技術指導,挖掘培育本土漁農領域專業人才,鼓勵“原鄉人”成為實用人才、鄉土專家。目前,已認定本土海水養殖人才10人、本土民宿人才40名,培育本土鄉村工匠40人,逐步釋放本土人才資源優勢,推動漁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如縣級高級養殖師傅金友定十幾年致力推動養殖向多品種、多元化發展,并成立海水養殖專業合作社、共富工坊,帶領村民養殖貽貝共同致富。目前,該合作社養殖面積超5000余畝,入社農戶超100戶,提供固定就業崗位50余個,帶動漁農民超1000戶,金友定本人于2023年獲評省級鄉村工匠名師。二是召喚歸鄉人,打通致富路的“快車道”。嵊泗縣著力打好“鄉愁牌”“親情牌”,廣泛營造良好的漁農村創新創業氛圍,出臺支持返鄉創業優惠辦法、人才回歸實施方案,量身制定創業補貼、貸款產品等“政策紅包”,引導青年人才返鄉創業,大力發展“歸雁經濟”。如“文創客”裴晨澤回歸家鄉高場灣村當上“農創客”后,潛心挖掘嵊泗在地文化,開發非遺手作產品,創建“米丘民宿空間”品牌,幫助10余家民宿“輕投入微改造”,推動了區域民宿轉型發展。截至目前,嵊泗縣共引進120余位“歸鄉人”扎根創業,創造年均產值達3800萬元以上,助力村集體經濟年增收280余萬元。三是吸引新鄉人,帶來新產業的“金鑰匙”。嵊泗縣持續深化“融合創新、共富鄉間”品牌,積極構建“一島一區一圖”創業平臺,探索“兩入股三收益”等工作機制,為新鄉人建設鄉村提供良好的服務保障,助力項目引得進來、落得下來、發展起來。2023年,五龍鄉促成“新鄉人”與黃沙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聯辦“強村公司”,開展潮玩文創、研學體驗等文旅項目,帶動周邊低收入群眾、高校畢業生就業16人,盤活閑置農房6套,實現村集體每年保底分紅5萬元。截至目前,嵊泗縣共招引“新鄉人”80余人,發展項目10余個,孵化海島村莊藝術、海魚陸養、研學教育、設施農業等鄉村新業態,新增就業崗位230余個,帶動農戶人均年增收超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