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局堅決扛起使命擔當,深入貫徹落實市委“新春第一會”精神,創新奮進,實干篤行,推動“三農”各項工作取得“半年紅、半年好”。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01.5億元,絕對值保持全省第一,同比增長3.9%;2023年度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全省第2,連續6次獲評優秀市稱號,連續兩年榮獲“神農鼎·銅鼎”;“高素質農民培育績效考核”較去年前進15位,位居全國第5。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全市累計播種糧食151.71萬畝,已完成年度任務88%,其中,夏糧總產量12.5萬噸,實現“播種面積、總產量和單位面積產量”三增,增幅分別為8.1%、8.7%和0.6%;小麥面積32.9萬畝,單產311.4公斤/畝,增幅3.8%,高于全省6.7個百分點;早稻面積35.05萬畝、超省任務數57%。全市水產品總量49.6萬噸、生豬出欄51.1萬頭、蔬菜產量148.9萬噸,分別同比增長5.8%、5.5%、4.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69元,同比增長6.5%,城鄉收入倍差為1.64。
(二)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1.著力抓項目快落地,農業農村項目加力提速。批復立項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面積14.39萬畝,完成年度任務143.9%。統籌推進133個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和深化“千萬工程”重大項目建設,投資完成率81.5%;和美鄉村項目建設1143個,投資完成率65.88%;美麗鄉村風景線建設7條,投資完成率89%。
2.著力抓科技興業態,鄉村產業發展強鏈提質。新通過省級以上種業新品種審定10個、省種業陣型企業2家,累計通過省級以上新品種審定240個、入選省級陣型企業8家。新增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區(基地)3個,累計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207家,年加工產值413億元。扎實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全市建成秸稈標準化收儲中心17個,上半年春花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63%,小麥秸稈離田率達15%。
3.著力抓改革促增收,強村富民實踐全面提優。全市農村承包地土地流轉率和規模經營率均達70%以上,盤活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1246宗,1157個村經營性收入提前達到30萬元以上。設立全省首個覆蓋共富慈善基金。“海曙區打造‘村易通’平臺,營造高效公平農村集體產權交易環境”的農村改革經驗得到農業農村部推廣。
4.著力抓重塑育人才,現代“新農人”培育集聚提能。精培細育壯大“新農人”,謀劃推動在浙江萬里學院成立寧波現代農學院,重塑打造“1+N”現代化農民培育體系,上半年新增農創客1193人,全市累計培育“新農人”1.56萬人、農創客8093人,3家農民田間學校入選首批全國縣級優質農民田間學校,慈溪市坎墩大學生農創園入選首批浙江省現代化農創園。
5.著力抓本質強監管,農業安全治理固本提效。全市未發生農業(漁業)安全生產責任和亡人事故,農產品監測抽檢合格率達99.36%。創新打造清廉村居小微權力監管“制度工具箱”,積極開展“三資”問題專項整治和“三清一促”專項行動,著力化解村級債務、工程、合同、強村公司等存在問題。創新構建鄉村振興“五維四度”熱力指數評價體系,積極營造各地“比學趕超”氛圍。
二、下半年重點工作舉措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錨定年度目標任務,狠抓責任落實,以全面推進農村改革為主線,持續深化“千萬工程”,加快建設“五彩農業”“四美鄉村”。
一是堅持抓牢“農業基本盤”,全方位夯實穩產保供基礎。全面抓好糧食生產,引導農民積極擴種晚稻,推進綠色過冬,提高耕地復種指數,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達到172萬畝、14.3億斤以上,油料作物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達到20.78萬畝、0.68萬斤。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制訂出臺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方案,協同推進“多田套合”農用地布局優化。持續推進蔬菜保供基地建設、穩定畜牧業增長勢頭、發展設施漁業,實現糧食和蔬菜、肉類、水產品等重要農產品實物量全提升。
二是堅持打好“特色農業牌”,全量級壯大鄉村產業鏈條。搶抓“兩重”“兩新”機遇,積極推進農業(漁業)設備更新和項目建設,統籌推動農業機械化、設施化、數字化。進一步完善種業扶持政策,做強做大7大種業品牌矩陣,力爭實現種業產值達到50億元以上。優化農業產業生產結構,加大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推進力度,重點培育10條年產值50億元以上全產業鏈。實施品牌振興行動,積極打造縣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5個以上;繼續舉辦農民豐收節、2024寧波農博會,著力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是堅持繪好“和美鄉村圖”,全環節打造宜居宜業家園。統籌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和縣域承載能力提升工程,深化和美鄉村聯創聯建,推動工程實施提質增效。持續建設“美麗村莊”,加快推進農房改造、管線序化、村道提升,堅持不懈抓好“垃圾、廁所、污水等革命”;全力打造“美麗田園”,著力提升田園清潔化、生態化、景觀化水平。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抓好標準化收儲中心、區域性收儲中心建設。豐富村晚、村BA等文體活動,加強村級醫療機構、老年食堂等公共服務供給,提升鄉村生活品質。
四是堅持做好“富民大文章”,全過程深化鄉村集成改革。穩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指導北侖、慈溪、余姚三地規范、有序、高效開展試點工作。全域推進閑置農房激活利用,實現閑置農房進一步盤活利用。抓深抓實“三資”問題整治和“三清一促”專項行動,鞏固壯大集體經濟。深入實施產業項目帶動、保險健康兜底、崗位開發增收等專項幫扶舉措,用好“共富慈善基金”,打造一批具有寧波特色的“慈善+”活動和品牌項目。
五是堅持育好“現代新農人”,全維度唱好新時代“興農紀”。建立健全鄉村人才激勵保障和政策支持,構建人才集聚生態,聚焦鄉村振興“十路”人才,有序落實“甬江人才工程”“浙農英才”計劃等項目,引育遴選一批高層次緊缺人才(團隊)。創新營造“新農人”成長沃土,完善市級農民學院、縣級農民學校和基層農民田間學堂等三級農民培訓平臺,打造具有寧波特色的現代“新農人”培育載體。實施“一縣一園”農創孵化體系建設,培育鄉村產業振興“頭雁”人才、農創客。
六是堅持走好“鄉村善治路”,全局性強化長遠發展保障。著力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持續推進農村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優化農業農村營商環境。深化鄉村治理集成創新,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形成一批有寧波辨識度的治理成果。高效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化海上“千船示范、萬船整治”工程,開展“商漁共治”行動,加強海上執法協作,強化涉海涉漁安全應急值守。強化農機作業管理、動植物疫病防控和農產品質量管控,確保農業農村生產安全。